• <menu id="s6o8c"></menu>
    <nav id="s6o8c"><strong id="s6o8c"></strong></nav>
  • 24小時報名專線:189-9616-2003(王老師)


    通用banner
    您當前的位置 : 首 頁 > 新聞動態 > 基地視頻

    孩子為什么變得叛逆不聽話?因為父母沒做到這點

    2022-03-21 17:49:19

    孩子為什么變得叛逆不聽話?因為父母沒做到這點

    “我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吃東西前要洗手,現在你們三個都離開桌子,不洗干凈手不能回來吃飯!”三張椅子向后退,發出刺耳的聲音。三個孩子離開了餐桌。

    生活中我們有的時候看到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確實就很容易忍不住去說,大部分家長不是找原因想辦法如何緩解,而是采取反復說教,甚至向孩子發火,可是越發火,發現越是沒有用。

    這一句“我跟你說過多少次”,無數遍的去使用,實際上只是發泄了我們的一種對孩子的不滿和煩躁,這些語言實際上在我們的溝通中并沒有起到對孩子的積極的管教的效果,反而是讓孩子更多的感受到我們沒有耐心。

    很多媽媽都覺得,孩子到了會說“不”的年紀,每天N次和自己唱反調,想要孩子聽自己話,實在是太難了,但我們完全只顧及了我們的想法,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以后,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們有了更加強烈的自我意識,喜歡自己處理問題,不愿意家長、老師過多干涉,而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在這一階段的特點。結果可能會導致孩子反叛、性格暴躁、成績不好、缺少對家人和社會的信任等問題。孩子會覺得TA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世界,生活和生存的動力不夠,容易自暴自棄,放任自己。不是孩子不聽話,是他們長大了,需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

    有些家長總是想控制孩子。適當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隨著年齡增長,更多地是靠孩子的自覺和自律,而且要給孩子以自主的空間,要尊重孩子自主的空間。也有許多父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不必擔心,真正的制約并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

    家長過問、干涉孩子的行動,應直截了當地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憂慮,讓孩子知道家長的愛心。比如,處理孩子放學晚歸這種事情,有的家長是等孩子回家后,劈頭蓋臉一頓臭罵,這樣孩子不但沒有體會到家長的愛心,反而對家長產生了抵觸情緒。而有的家長則會心平氣和地詢問原因,并說明因為不知道孩子為什么晚歸,心里很著急、很擔心,希望孩子能夠站在家長的角度,體會家長的愛心和不易。相信懂事的孩子聽了這一番話后,會為自己的晚歸給家長帶來不安而感到內疚自責,對家長的干涉行為也不會產生抵觸。

    一位父親曾經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傍晚,父親與兒子散步時,兒子看到西瓜攤賣西瓜就非要買。父親說:“離家太遠,抱回去太累,不買?!眱鹤硬桓吲d了:“我要買西瓜你不買,你喜歡我學習好,我也不好好學習?!备赣H略一思量,對兒子說:“買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眱鹤颖еI的西瓜走,一會兒就累得滿頭大汗,一路歇了幾次才把西瓜抱回家。


    標簽

    近期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