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壞習慣:發脾氣。
有些孩子長大后可能會有不好的習慣,比如玩,吃零食,不吃晚飯,晚上熬夜等等。父母一旦約束,孩子就會發脾氣,甚至躺在地上哭。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家長會選擇向孩子的壞脾氣妥協。正是因為父母的妥協讓孩子成功,孩子才會得寸進尺,有效地“操縱”父母。長此以往,這些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暴躁。Z后,我傷害了家人,也傷害了自己。
父母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要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孩子,他的行為不會有結果,無論孩子怎么吵,怎么生氣,父母都不要妥協。但是要給孩子體貼的言行,讓孩子意識到不是父母不愛他就拒絕他的要求。這里的“溫柔”是尊重孩子,“堅定”是尊重自己。
二個壞習慣:暴力傾向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些家長提供了錯誤的示范,或者引導他們走向錯誤的方向,導致孩子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總是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如果父母聽之任之,往往會認為這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恰當方式,從而使自己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家長發現這種情況,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對孩子造成了影響,同時也要一時間制止孩子的攻擊行為,引導孩子用其他方式發泄情緒。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第三個壞習慣:依賴父母。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過程。這個過程是否完整,決定了孩子未來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把孩子從依賴培養到獨立,這是父母的重大責任。缺乏獨立性的孩子,遇到問題容易退縮,或者“隨大流”,不會主動解決問題。他們也非常脆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懂教育,懂孩子的家長,會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努力往前走。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而不是替代。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導航”來激勵孩子。當孩子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及時表揚和獎勵。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父母的成功,是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盡快從你的生活中脫離出來。
第四個壞習慣:缺乏時間觀念。
有些孩子沒有具體的時間概念。他們總是懶惰,遲到,做作業到半夜。這些看似“小問題”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長此以往,會讓他們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無法專注于自己的精神,也會慢慢消磨他們的熱情。更重要的是,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以后會活得很累,工作也會受到不良習慣的影響。
當父母發現孩子在拖延時,要注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念,告訴孩子如何管理時間。另外,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影響孩子。
第五個壞習慣:沒有禮貌。
俗話說“對很多人客氣一點都不奇怪?!倍Y貌是社交的敲門磚。禮貌是判斷一個人家庭教養的基準,是一個人高素養的一外顯行為。如果父母不告訴孩子禮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孩子對人際關系的處理可能會有一個錯誤的視角。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感恩之心,很少會有利于他的旅行。這樣的人幾乎沒有朋友可以交往,也不會遇到“貴人”的幫助。
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如何使用“謝謝”、“對不起”、“對不起”等簡單常用的禮貌用語。同時,家長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使用這些禮貌用語,讓孩子看到大人正確的“禮貌”示范。當孩子有錯誤的言語和行為時,要及時制止,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讓孩子明白粗魯的行為是不被理解和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