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抑郁傾向:孩子有抑郁傾向怎么辦
孩子有抑郁傾向:
國家統計局相關調查的數字顯示,近五成學生由于學習壓力過大在家偶爾或經常出現對家長的抵觸情緒;超過四成學生在家經常出現逆反心理;近三成學生表現過孤僻、冷漠、缺少愛心和孝心;甚至有5.6%的孩子出現過離家出走的現象,青少年抑郁的幾大明顯表現是學習退步、學習困難、疏遠同學、悲觀、厭煩、抵觸環境、對親人拳腳相加、家中表現暴力,被認為是早期抑郁的特征。
抑郁傾向的形成:
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性格內向、文靜、不愛交際、孤僻、多疑、違拗、依賴的兒童,很容易產生抑郁,抑郁情緒的出現,一般有心理或精神的促發因素, 如父母離異、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孩子的人際關系不協調、學習成績不良等負面生活事件等,均可能誘發抑郁情緒。
家庭遺傳性因素對兒童抑郁也起一定的作用,據統計有50%抑郁兒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有抑郁的傾向。雖說孩子膽小,性格內向,有先天原因,但是后天的環境更為重要,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理解和關心的環境里,孩子就可能不表現出來抑郁,時間長了,這種不良的情緒可能就會逐漸被掩蔽。所以,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發現孩子抑郁傾向時,建議家長從以下方面加以引導:
1.平等對待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做錯了事或者經歷了幾次失敗,就會精神不振,尤其是抑郁的孩子在這一方面表現更為突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一定要心平氣和地對待了孩子的過失和失敗,運用恰當的教育方式,耐心地啟發誘導。絕不能盲目指責,否則很容易讓孩子感到壓抑。當孩子不愿意參加某些活動時,父母的任務不是催副他去做或嚇唬他,而是有意識地引導他避免經歷不幸和傷害。對孩子所擔心的事情,父母要加以科學的解釋,爭取盡早地消除孩子的顧慮。
2.父母還要學會傾聽。傾聽不僅能真正地了解人,而且以對于傾訴者來說,也會釋放內心的壓抑,從而消除顧慮。作為父母,在孩子緊張、不安,或者苦悶的時候,不妨試試耐心地傾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能理解他,在內心產生欣慰之感進而使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在平時,父母也要注意讓家里形成一種輕松的氣氛,父母們經常講講笑話,說點有趣的事。
3.引導孩子多參加活動。家長應當盡量讓孩子經常同與他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交談,特別要讓他多參加活動,讓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變得積極主動,培養孩子合群的性格。
4.注重孩子的愛好自信心。可以把孩子的特點告訴老師,讓老師給孩子更多的關注發揮特長和愛好,建議老師在課堂上有意叫孩子回答一定會回答的問題 ,然后在小朋友們面前大大地表揚他,樹立他的自信心,克服孩子在其他小朋友們面前的羞怯感和自卑感。
眾所周知,青春期是抑郁的高發年齡階段。這個時期,價值觀、世界觀都在形成,會有各種煩惱,在青少年承受責任、壓力的能力尚未強化以前,這些煩惱極有可能發展成為突發性事件,因此需要家長和老師密切關注。